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化学矿业网
中国化学矿业协会主办          登录 | 注册
政策导航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导航> |

地质矿业如何唱响新时代的“长江之歌”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8-06-05  

从雪山走来,万古奔腾,浩荡东流。这是莽莽神州绵延浩荡的生命之河——长江,也是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命脉、中国经济的脊梁。

建设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条中国区位良好、规模最大、经济发达、综合竞争力最强的经济带,成为一支巨大引擎,也为地质矿业服务国家发展铺开了一道广阔之路。但当前,长江经济带仍面临生态环境状况形势严峻、长江水道存在瓶颈制约、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区域合作机制尚不健全等硬约束。对此,地质和矿业工作能做什么?要做什么?

千载重周,历史再展新猷

4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武汉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

习近平指出,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关键是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我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加强改革创新、战略统筹、规划引导,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经济科学、有序、高质量发展。

5月25日召开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会议上,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表示,未来将从五个重要方面出台措施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其中,加强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成为未来政策的重中之重。发改委还表示,未来将推进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和绿色发展示范,同时加快长江保护法立法进程。

生态先行,沿江各省市积极响应

破解“条块分割、九龙治水”的管理困局,意味着长江经济带的各个地区、每个城市要在各自发展过程中从整体出发,实现错位发展、协调发展、有机融合,形成整体合力,交相辉映。如何做好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文章”?不仅是部委层面,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也纷纷出台政策。

在4月27日召开的安徽省委常委会会议上,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强调,要从“勇担当”“高质量”和“加力度”出发,以生态优先确保绿水东流。鼓励支持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织密织牢生态防控网,打造绿色发展先行区。

4月29日召开的上海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指出,上海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要着眼全局、加强协同。推动建立地区间、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加快形成生态环境联防联治、流域管理统筹协调的区域协作机制。建立重大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机制,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产业合作模式。努力把崇明岛打造成长三角城市群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大保护的重要标志。

5月30日召开的江苏省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推进会上,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强调,要让绿色成为长江的鲜明底色,让生态文明成为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突出标识。下大力气抓好化工、钢铁、煤电行业转型升级。把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作为优先项目,大规模“增绿”,抢救性“复绿”,建设绿色生态廊道。推进城乡一体,进一步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打造长江经济带示范性“绿色城市群”。

湖北提出,担当起时代使命。调整长江、汉江沿岸重化产业布局,淘汰落后产能、污染企业,呵护一江清水。要全面摸清长江经济带生态隐患和环境风险,着力解决“化工围江”突出问题,根除长江污染隐患,追根溯源、分类施策,以更大的力度、更务实的举措保护长江生态环境。

重庆提出,推动产业绿色转型。优化沿江产业布局。推动工业绿色化改造。积极推进造纸、焦化、氮肥等“十一大”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改造工作。推动火电、建材、化工等高耗能行业节能技术改造。

这些,就是地质和矿业工作需要发力的点。

地质矿业支撑服务成效显著

支撑服务长江经济带建设,地质工作发挥了先行性“本色”。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部署2015年经济工作时首次提出国家级“三大发展战略”,其中就包括长江经济带。2015年,中国地质调查局随即公布了《“十三五”期间支撑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地质工作计划》。

该计划以研究解决影响和制约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大地质问题为导向,重点聚焦“4个经济区”(长三角、皖江、长江中游和成渝)、“3条发展线”(沿江、沿海和高铁沿线)和“4个重点区”(重大工程区、重要成矿区、重大问题区和重要生态区),建立长江经济带地质环境综合调查评价信息系统平台;构建后工业化时期的地质工作模式和大流域区地质工作模式,为划定基本农田、城市边界、生态保护区生态三条红线,为长江经济带国土规划、城市群规划、重大工程建设规划、重大基础设施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为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和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提供基础支撑。同时,深化长江经济带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为重大工程建设、国土开发利用和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有力的支撑。

编制完成的支撑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地质调查报告和图集,及时报送中央和地方相关政府部门,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为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规划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报告显示,长江经济带在耕地、页岩气、地热、锂等方面资源条件优越,有利于发展现代农业、清洁能源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报告同时指出了长江经济带存在的突出地质问题,建议加强城镇地质安全风险评价,科学规划城镇布局。加强重点地区耕地和地下水保护和污染修复,推进矿业转型升级和绿色矿山建设。

在矿业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方面。在长江经济带上游重庆,我国首个大型页岩气田——涪陵页岩气田如期建成100亿方年产能,惠及沿线6省2市70多个大中型城市,上千家企业、2亿多居民从中受益,开启了我国能源革命的新征程。在长江经济带中游,工矿业大省湖北成为全国首个开展生态省建设试点的省份,及时发展地矿科普接续产业并形成溢出效应。在长江经济带下游浙江提出,到2020年底前,所有矿山都将达到绿色矿山标准,矿区绿化覆盖率将达到可绿化面积的100%……

这些只是地质和矿业带给长江经济带的诸多变化的一隅。

未来须重点解决这几个问题

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将为长江经济带添上新底色。今年的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综合地质调查,支撑服务长江经济带建设。开展长江经济带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探索建立大流域地质环境效应评价技术。同时,在地质调查机制上,健全国家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体系,完善中央与地方协调联动机制。编制地质调查中长期规划,确保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落地,深化新型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体系建设,深化政产学研用多方合作。另一方面,目前,长江流域多个省份已全面启动或深化了绿色矿山建设工作;开展水土污染防治;涉矿产业的转型升级、清洁高效利用成果显著。

长江经济带范围极广,区域经济、产业如何发挥乘数效益?对此,《经济日报》日前撰文提出,必须树立“一盘棋”思想,总揽长江经济带发展。

5月29日举行的“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学术研讨会暨绿色经贸中心2018年学术年会”上,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戴星翼指出,一个完善的经济带在发展过程中,各地区之间应该要形成功能互补、互相促进的发展模式。“目前长江经济带发展存在着各城市产业同构、重复建设的问题。这样的发展模式导致长江过度开发,使得长江生态环境难以在根本上得到保护。要促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发展模式的转变是核心问题。”会上,专家还建议,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要探索平衡与补偿机制,对长江流域管理体制进行重新设计,促成跨地区、跨部门协同作战。

此外,“大地质”和“矿业+”或将找到更大舞台。5月23日~25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何维率队在重庆开展专题调研时指出,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摆上优先地位,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和区域流域产业布局,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要以精准脱贫、乡村振兴战略等为依托,使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益探索。

唱好“长江之歌”不易,地质矿业能否写好“关键一笔”,还看今朝。

来源: 中国矿业报



中国化学矿业协会©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7)

国际合作与市场部电话:010-84829423

联系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小营北路29号院2-2-901 ICP备案:京ICP备160281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