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化学矿业网
中国化学矿业协会主办          登录 | 注册
行业资讯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

“潜在经济价值”没有价值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2-07-21  
潜在经济价值”一词,现在用得很广。几位老同志凑在一起回忆,想对该词进行溯源。因为时间久远,有多种说法。倾向性的看法是,好像是源自20世纪80年代初的一次地质经济学术会议。会议初衷是很好的,意在推动矿产勘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当时的想法是,既然要搞市场经济,就要进行市场交易,光有储量的数据还不够,还应当有个经济指标来表达,于是“潜在经济价值”一词就应运而生了。
近40年已经过去了,这个词渐渐演化成为表述矿产勘查经济成果或经济效益的量化指标。媒体在报道一项找矿成果时,常常会附上一句:该矿的“潜在经济价值”值多少元人民币,非常直观,外行也一看就懂。不少的地勘局、队,在介绍本局、队的历史功绩时,或在表述资质的材料中,除了找到多少个大中型矿床外,也常常提到为国家创造了多少万亿元的“潜在经济价值”的财富。
根据《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要求,在普查阶段,要“依据普查所获得的地质资料及国内外市场情况,进行概略研究,研究有无投资机会,是否值得转入详查”。遗憾的是,在有的普查报告的概略研究一节中,竟然直接用“潜在经济价值”搪塞过去。规范要求的概略研究,完全变了味。
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浏览网页,当报道找到或探明一个矿床时,几乎都要附上一句,创造了多少“潜在经济价值”。几千万元的都不好意思说,几亿元的是起步价,几十亿元的不足为奇,几百亿元的也很普遍,上千亿元的并不罕见,还有上万亿元的。一段时间里,在立项报告和普查报告里、在向上级的工作汇报材料中、在报纸广播和各种媒体上,这些天文数字非常常见,具有很大的轰动效应。例如,西南某地区的某铁矿整装勘查,在降低了矿床的工业指标后,敞开向深处打,大幅度增加了铁矿资源量。媒体宣称,这将“大大提高我国在国际铁矿市场的地位,增加谈判的砝码”,就是不知哪年才能开采。据报道,此项整装勘查成果的“潜在经济价值”,达到11.4万亿元。大致相当于该矿所在省份当年GDP的5倍,实在惊人。实际上,这些新增资源量,对增加该特殊类型铁矿的矿山产能,没有什么作用。又如,对某地勘局的报道,称其在6年时间内提交的资源量,创造的“潜在经济价值”高达20万亿元以上。这个数目,正好相当于2021年,中央加地方的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对“潜在经济价值”一词的使用,并没有文件或规范的要求。潜在经济价值有多少,约定俗成的算法,就是将矿床的资源量或储量的质量,乘以当时该矿产品的单价,就得出以货币数量表述的“潜在经济价值”。例如,勘查了一处品位30%的铁矿,铁矿石资源量10亿吨,按当时该品位铁矿原矿价格250元/吨计算,这个铁矿的“潜在经济价值”就是2500亿元。即使非地质采选专业、非矿产经济专业,手持一个计算器,都可以很容易地马上算出,这个矿的“潜在经济价值”是多少亿元。
用“潜在经济价值”的概念来表述所发现的矿产地的经济价值,可以说是一个常识性的错误。矿产地的经济价值,要扣除矿产品的原地生产成本,扣除社区、环保等一系列花费,根据不同原矿和选精矿的品质,根据当时矿产品的价格,以及与矿山寿命有关的资金成本后,才能计算确定。有许多矿产地在进行一系列扣除后,矿产地的经济价值成了负值,就变成了呆矿。在使用“潜在经济价值”这个概念后,一批边际矿床、一批暂时无法开发的“呆矿”、一批永远不可能开发的“死矿”,甚至只是一些含有用元素的岩石,都有可能被赋予可观的“潜在经济价值”。
“潜在经济价值”的表述,以讹传讹,是非常有害的。一是“潜在经济价值”可能误导地方政府部门,高估了本地区矿产资源经济价值,高估了矿业对本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做出不当的规划和决策;二是“潜在经济价值”往往导致对矿产地过高估价,使探矿权的交易严重偏离实际价值,从长远来看不利于矿产开发、矿业发展;三是天文数字般的“潜在经济价值”,容易引发矿区内的基层政府和社区群众的误读误判。他们觉得,自己的地盘内有这么大个宝贝,对勘查工作的任何要求、对矿山开发的任何高额的经济补偿,都不为过分。“潜在经济价值”实在是给探矿者自己、给未来的矿山,平添麻烦。
“潜在经济价值”指向性强,容易计算,简明易记。虽然“潜在经济价值”只是一个虚幻的数字,但它具有很强的宣传价值,对上级、对公众、对媒体,有很强的轰动效应。以“潜在经济价值”计算出的所谓的投入产出比,常常成为勘查项目立项、评功摆好的依据,也会诱发地勘行业的数字出政绩、数字出干部的倾向。大概这就是“潜在经济价值”一词长期受到青睐、一直受到热捧的原因。
“潜在经济价值”一词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概念模糊有误,会对地勘业的发展带来负面作用,长期以来受到业内许多有识之士的质疑。投入产出比动辄上百过千,天下哪有这种投资机会,天下哪有这等好事。有位清醒的领导干部懂经济,并未被“潜在经济价值”的投入产出比的汇报所忽悠,反而给了邀功的汇报者一个下不来台。
近来,“潜在经济价值”,在各类媒体、单位介绍上已经少多了,渐渐失去了它的宣传价值,但还没有完全销声匿迹,不时还会冒个泡泡。既然“潜在经济价值”没有价值,有害无益,现在是明确终止使用它的时候了。
来源: 自然资源之声本文选自《探路密钥:矿产勘查随笔》,刘益康著


中国化学矿业协会©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7)

国际合作与市场部电话:010-84829423

联系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小营北路29号院2-2-901 ICP备案:京ICP备160281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