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化学矿业网
中国化学矿业协会主办          登录 | 注册
行业资讯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新闻> |

各省地勘单位“十三五”相继出台 都透露出哪些讯息?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6-11-15  

2016年4月,国土资源部面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国家海洋局,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部其他直属单位,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部机关各司局印发了《国土资源“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了国土资源的重要指标。


各省地勘单位相继出台了十三五规划,在未来的5年内如何发展?都透漏出哪些讯息?
▼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6-2020)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提高城市工作的系统性”。地质工作正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关键环节,越来越多地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先行性作用。
近年来,北京地质工作紧密围绕首都战略定位,提出“两项工程、一个平台”即“首都战略性地质资源保障工程、地质环境安全保障工程和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平台”战略部署,实现了地质工作由传统矿产地质向服务民生、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城市地质转变。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对京津冀这一重要战略地区进行了重构性的战略定位,提出“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升级转移”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将京津冀协同发展区打造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为地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
下一步,北京地质工作将以支撑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为核心,积极融入,主动作为,更好地发挥地质工作的基础性、先行性作用,全面推动现有成果的衍生孵化、复制推广,参与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地质工作联动协商机制、京津冀协同发展地质响应计划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平台,为保障首都经济圈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推动首都经济圈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天津华北地质勘查局(集团)▼
“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经营目标:要在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经济总量和利润在2015年实际完成的基础上保持稳定增长,“十三五”末“九大产业”基本定型,新兴产业总量占比不低于40%,利润占比不低于50%;各方面制度规范配套,事企分体运行更加清晰规范;综合创新能力更加凸显,后发优势更具活力;华勘整体实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快速提高,企业解困取得实质性成效;职工收入随着效益增长而增长,生活质量和工作环境随着发展而改善。
产业转型升级目标: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着力打造新兴产业经营实体,统筹新老产业协调发展,确保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
改革创新目标:利用五年时间,做好二类事业单位转企改革有关体制、机制的各项准备。继续深化企事改革,突出改革效果,不断适应华勘发展的需要。
实力能力建设目标:积极推动华勘整体实力能力建设,通过优化结构,要素再造,培养企业自我适应、自我调整、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实力和能力,到“十三五”末打造一批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要求的优秀企业集群。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河南省地矿局印发了“十三五”规划,提出地质找矿目标为:新发现和探明大中型矿产地20处;新增和升级重要矿产资源储量——铝土矿5000万吨、金200吨、银1万吨、铜50万吨、铅锌100万吨、钼(钨)100万吨、铌钽砂矿5000吨(矿物)、煤10亿吨、萤石300万吨;实现页岩气、深层地热等新型能源和“三稀”等新兴矿产找矿新突破。
河南地矿局将加强对外合作,持续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优化找矿工作部署,坚持实施创新驱动、重大项目拉动、走出去带动,持续加强能力建设,改进技术服务方式,加快地质科技进步,全面增强地质工作的资源保障能力和服务功能。
规划指出,要不断完善事企共同发展新体制,增强地勘企业发展活力,使全局经营性收入年增长率保持在10%左右。地质环境服务工作要不断完善以农业地质调查、水文地质调查、工程地质勘察、地质灾害防治和预警、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污染土壤生态修复等为主的服务体系,培育国内地质服务一流的专业水平、一流的专业队伍,提交一批有宏观影响的重大地质环境服务成果。
在走出去方面,河南地矿局将围绕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部署和河南省境外资源合作目标任务,提升走出去工作的质量和效益。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周边国家开展地质工作,努力改善工作布局,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坚持矿产资源开发与地质科技服务并重。加快自有矿业权勘查,加快开发项目建设,加快勘查成果转化;同时拓展地质科技服务市场。新工作区要以地质科技服务带动资源勘查开发,及早建立稳定的勘查开发基地。
 
▼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地矿局今后五年的主要目标:全局地勘单位改革基本完成。“两个产业集团、一支公益性地勘队伍”的队伍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落实到位,公益性地勘队伍和产业集团分体运营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通顺、充满发展活力。矿业开发产业有新进展,新增开发矿山2处,新增采矿权3—5宗;水工环产业初具规模。资源保障功能充分发挥。地质找矿实现新突破,提交大中型矿产地10处以上;提交地热田3处以上;大中型水源地4处以上。政府公共服务支撑体系有效运行,科技创新系统基本建立,人才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地矿文化建设体系基本形成,民生建设成效更加显著。
根据《规划》,“十三五”时期主要工作:
一是深化地勘行业改革。基本完成产业格局和队伍结构调整,建立创新体制机制。
二是实施重要矿产资源调查。以支撑服务全省矿业经济发展为核心,突出重点地区、重点矿种,开展基础地质、矿产地质调查,为实现全省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实施新型清洁能源矿产地质调查。充分发挥公益性地质工作基础和先行作用,立足于我省“新区、新层系、新类型、新认识”,开展新型能源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和资源潜力评价。全力支撑新型清洁能源勘探开发产业建设,努力实现我省新型能源矿产地质调查重大突破。
四是重要经济区与城市群综合地质环境调查、水源地勘查。以支撑服务国家和我省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为核心,充分利用已有成果,开展重点地区综合地质调查,为国家和区域国土规划、城市群规划、重大工程建设规划、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以及为划定三条“红线”(基本农田、城市边界、生态保护区生态红线)提供依据。
五是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支撑。以支撑生态文明建设、服务民生改善为目标,以建设地质灾害信息系统为核心,切实做好地质灾害调查、防治工作,查明情况,探索规律,制定解决方案,提出决策意见,提高支撑能力和服务水平。
六是实施国土开发与保护基础地质支撑。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矿产资源的利用与管理的迫切需要和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对资源、环境、空间信息的需求,组织开展全省资源环境综合调查,加大支撑服务力度,提高服务效益,增强决策支持能力。
七是实施“陆海丝绸之路”战略的基础地质调查与信息服务。紧紧围绕实施国家“一带一路”以及我省“陆海丝绸之路”战略对地质矿产信息的重大急迫需求,拓展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依托国际地质矿产合作平台,采集与我省相邻各国的地质矿产信息,专题分析和综合评价资源潜力和投资条件,为政府决策制定和企业投资决策提供有效服务。
八是实施矿产开发和水工环延伸产业拓展。
 
▼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6-2020)
发展目标是:
地质找矿实现重大突破,地质服务取得重大成效。
基本完成我省重要成矿区带地质矿产远景调查,主要农业区土地生态地球化学调查;新发现矿产地40处以上,其中具有大型规模潜力的矿产地8处,新增一批优势战略矿种资源量;新能源新材料勘查取得积极进展。地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域极大拓展,功能明显增强,在服务地质防灾减灾、生态文明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国土资源规划管理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效,全省地质工作主力军地位进一步巩固。
地勘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升。
到2020年全局实现经营收入40亿元以上,地质主业(地质勘查、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测绘)年均保持5-8%的增长,实现收入30亿元;资产保值增值率、经营收现率、职工可支配收入增长率“三率”保持在合理区间,节余和收益不断递增,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持续性和包容性明显提高。
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大地质产业体系更加完备。
地质勘查业得到巩固拓展,地质环境业和地质测绘(地理信息)业成为发展两大增长极,地质工程业产业链得到极大延伸,大地质产业体系更加完备,在整个产业体系中主导地位更加突显;基础房建施工业稳中提质,现代物业服务业比重增大,制造业逐步转型,教育医疗业内涵提升,各大产业竞相发展,共同进步;产业市场主体发育壮大,省内、省外、境外三个市场格局得到进一步巩固。
事企体制基本分离,“三化”管理制度基本定型。
现有体制机制制约发展的局面得到破解,基本实现事企分体运行,联动协调、开放合作、考核评价、成果激励等机制日趋完善,更具活力。公益一类地勘事业单位管理、公益二类地勘事业单位管理、地勘企业管理三套管理制度基本定型,三套管理体系日趋完善,各项基础管理更加精细给力,防范风险的能力明显增强。
队伍规模有效控制,人才科技实力明显增强。
2020年末,在职地勘职工总数得到有效合理控制,专业技术人员占全部职工比例达65%;人才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进一步改善,队伍专业布局和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地质大数据框架基本搭建;航空探测、深部探测、应用探测等技术和装备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先进水平,10项以上科技成果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学技术奖。
职工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单位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职工收入与省直单位同步增长,力争到2020年,在职职工平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万元,在2010年基础上实现翻番;多元激励与托底保障结合的共享机制建立健全,全体职工过上小康生活。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湖南地勘核心价值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职工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文明单位创建取得重要成效,单位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向上向善、诚信互助、创先争优蔚然成风。
 
▼安徽地质矿产开发局▼
“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6-2020)
一是着力构建公益服务新格局。
要从重视经济效益优先向重视社会效益优先转变,从单纯承接一般性水工环、勘查服务等项目向以动态监测以及大数据分析、预报为导向的经常性工作转变,争取政府经常性公益经费,加大公益服务力度,组建一支精干的公益性队伍,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功能体系,实现“一图”、“一网”全覆盖。
二是着力构建地质找矿新格局。
以集团公司为平台,以地勘单位为支撑,遵循市场规律,实现找矿体制机制由计划向市场转变,找矿投入机制由依赖政府勘查投入向多渠道引进各类资本投入转变,找矿方向由已经饱和或渐趋饱和的常规矿种向国家急需紧缺矿种、优质高效非金属矿产、新型能源矿产转变,努力建立地质找矿新机制,拓展地质找矿新领域,实现地质找矿新突破。
三是着力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
发挥集团公司平台作用,整合全局资源,集中优质资产,提高发展速度,提升运行质量,优化产业布局和投资布局,采用股权转让、引进社会资本等方式,形成有利于体现优势、有利于加快发展的产业结构,盘活现有存量资产,优化升级传统产业,努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
 
▼浙江地质矿产开发局▼
“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6-2020)
做优地质勘查业,构建大地质工作格局。
积极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力争提交一批新的矿产地和地热勘查开发基地;推进海洋地质工作,加快码头基地、勘探船和海洋地质灾害防治与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以及人才队伍建设;将环境地质、农业地质、城市地质、旅游地质、浅层地温能、地质遗迹保护等领域全方位融入地方经济建设,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源保障和地质服务与技术支撑。
做强支柱产业,实现地勘经济跨越发展。
一是巩固和提升传统测绘产业。利用新技术、新设备,全方位服务矿产、工程、水文、环境、农业地质和地质旅游等领域。二是延长加粗“大岩土”产业链。从单一的工程勘察拓展到岩土工程勘察、测绘、设计、监测检测、环评、监理和地质灾害勘查设计等领域。三是优化施工产业经济结构。以施工技术为依托,发挥岩土专业优势,不断拓展大、特、深、难、尖等项目。整合资源、提升资质和技术装备,向市政工程、公路工程和工民建等领域总承包方向拓展,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加大跨界发展,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抓住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及“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机遇,加强与国内外大企业、金融机构、各类基金等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注重成果转化,实现技术、资源与资本市场融合,提高国际合作水平,实现效益最大化。
深化地勘单位改革,稳步推进事企分离。
争取于2020年底前完成局属地勘单位事企分离改革。经过5年过渡,将事企分离之后的事业单位建成能力突出、精干高效,能满足国家及浙江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公益性地质勘查机构;将企业培育成为主要从事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地质灾害治理、测绘、工程勘察和施工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企业集团。理清局、公司与院的管理责任和经济关系,建立起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地勘经济运行新体系和适应市场需求,反应快捷、灵活高效的经营机制。
 
▼江西地矿局▼
“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6-2020)
重点围绕长江中下游(九瑞)、钦杭(江西段)、南岭(东段)、武夷山(西坡)等4个国家级重点成矿带,加大基础地质调查、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和重大地质问题研究力度,树立绿色勘查理念,突出整装勘查区及老矿区边深部找矿和紧缺优势矿产勘查,围绕国家所需和江西重点优势资源铜、铅锌、锡、金、银、锂、铷、钽铌、钨、稀土、铁、钼等金属矿,以及萤石、滑石、高岭土、石膏、石材、煤等非金属矿,页岩油气、致密油气等非常规能源,瞄准“四带三区”和5个整装勘查区,深入部署地质找矿工作,力争在赣北找铜、金、钨、萤石,赣东找铜、铅锌、铌,赣西找煤、铁、锂,赣南找萤石、稀土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
此外,“十三五”期间,该局将抓住全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机遇,发挥专业优势,拓展水工环、农业、城市、旅游、清洁能源等地质延伸产业及社会公共服务市场,深入推进“净土”、“净水”行动,加强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研究,参与矿山复绿行动,开展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环境影响评估、恢复治理及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等工作,大力实施绿色工程,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加强地热勘探与开发利用,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典范。同时推进矿业开发转型升级,整合资源,探索矿业开发新模式。
 
▼青海地矿局▼
“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6-2020)
两个目标,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矿产资源保障和为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提供地质服务保障.
三个转变,即从传统地质向大地质服务转变;从单一的地质找矿向民生地质转变;从单一的地勘产业向地勘及地勘延伸产业、民生地质产业转变。
四个发展理念,分别为树立大地质发展理念,改变传统发展模式;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树立绿色勘查理念,积极开展生态文明、民生服务工作;树立“走出去”的发展理念,开拓省外国外市场。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从传统地质向大地质转变,从单一的矿产勘查向民生地质发展;在产业结构上向民生地质产业、勘查延伸产业发展,全力开拓空间、开拓市场,做好民生地质服务保障。
二是坚持做好地质勘查主业,加强国家急需资源的勘查,除了加强金、铜、铅锌矿勘查外,进一步做好“三稀”金属,以及石墨、高纯石英、昆仑玉等非金属矿产的调查;加大青海省优势新能源,如干热岩、天然气、页岩气等的勘探研究;发挥科技创新的驱动作用,积极参与国家重大专项,破解地质找矿重大突破的科技瓶颈,促进青海地勘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三是坚决贯彻“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生产工艺环保化,矿山环境生态化”的方针,走绿色勘查之路、绿色矿业之路。结合自身实际、深入认识省情,谋划地质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新高度、新措施,为青海省“三区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资源保障、技术支撑。围绕城镇化建设开展城市地质工作。积极开展生态环境地球化学调查和农业地球化学调查,提交城市和农业区域污染主要原因、治理建议、生态种植建议等。
四是坚持“大市场、大地质、大格局”的思维,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两类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地质事业健康稳定发展。
 
▼广西地矿局▼
“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6-2020)
广西“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指出,要积极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为重点,推进广西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优势产业‘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产能合作和重大项目开发建设。
一是统筹区内、区外、国外三个市场,发挥广西沿边沿海优势,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以援建柬埔寨实验室为切入点,加强在东盟国家的矿产勘查开发工作,力争在国外开办几个成型矿山,‘走出去’发展取得突破。
二是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三大集团组建工作,构建事企共同发展、协调发展新体制,各产业要发挥比较优势,抢占行业制高点,事企分体运行取得突破。
三是主动调整地质工作结构和产业结构,适应地质事业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地质工作的新需求,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突破。
四是推进地质科技创新和地质工作现代化。
大力引进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指导地质找矿,用新的理念指导地质资料二次开发、拓展地质工作服务领域。用新的技术手段服务国土资源开发和管理,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突破。
 
▼福建地矿局▼
“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6-2020)
海洋地质方面,参与完成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实施海岸带地质调查等项目,服务福建省建设国务院批准的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
农业地质方面,在全面完成覆盖全省的1:25万生态地球化学调查,推进其成果在国土资源开发利用、污染土壤防治等方面应用的基础上,实施好1:1万、1:5万土地质量生态地球化学调查等农业地质项目。
城市地质方面,继续对接推广厦门、福州城市地质调查成果,抓紧完成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泉州、平潭综合实验区城市地质调查工作,组织实施好已启动的宁德、漳州等城市地质调查工作。
灾害地质方面,将发挥好设在该局的国土资源部丘陵山地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和13支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技术支撑队伍的作用,主动服务福建省防灾减灾。
水文地质方面,将抓紧完成沿海地区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帮助地方建立应急水源地,并为沿海岛屿等缺水地区抗旱寻找水源。
地热能调查方面,支持有关部门落实福建省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专项规划,加强地热空白区深部勘查工作,协助实施干热岩科学钻探等。
旅游地质方面,将利用地质遗迹调查成果,服务地方政府建设或申报各级地质公园,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水平。

遥感地质和地理信息工作方面,包括福建省重点矿集区矿山开发遥感调查与监测、矿山生态环境动态遥感监测等项目,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实施管理提供支撑服务。

来源:各省地矿局



中国化学矿业协会©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7)

国际合作与市场部电话:010-84829423

联系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小营北路29号院2-2-901 ICP备案:京ICP备16028155号-1